2017-05-09
俞可平:中国政治需要深度研讨——在“北京大学—复旦大学国家治理深度论坛”上的致辞
2017年5月6日至7日,首届“北京大学—复旦大学国家治理深度论坛”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成功举办,来自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山东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东北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等十一所高校的20余位学者齐聚一堂,围绕“国家治理”主题共同深度探讨学术前沿问题。论坛吸引了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旁听。
“北大政治学”(PKURCCP)首推俞可平教授在本次会议上的致辞,以飨读者,后续将逐步推出代表性论文。——编者按
文/俞可平
北京大学讲席教授、政府管理学院院长
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
政治学界的各位新老朋友,大家上午好!首先欢迎大家来北京大学参加首届“北京大学-复旦大学国家治理深度论坛”。
这两天对于北大的学者来讲,是喜庆的日子。我们刚刚过完119岁的生日,从前天晚上开始,我们转入迎接120周年的校庆,北大人都喜气洋洋。想必从外地来的朋友心情也非常好,因为北京昨天上午还是沙尘满天飞,今天已经蓝天白云了。我相信,在这样一种喜庆的氛围中,我们一定可以把会开好。
这次会议有两个特点。第一是深度研讨;第二是年轻人居多。我认为这两点对于政治学来说都非常重要。中国政治学面临许多挑战,我们确实需要深度研究。我跟很多人态度不一样——许多人认为政治问题太敏感,大家都要躲着——我觉得目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,对于我们中国的政治学者来讲,也带来了难得的研究机会。因为许多的政治问题,可能在中国政治的发展史上,甚至在整个人类政治的发展史上,都是一些罕见的现象,值得我们深入研究。我们可以从这些研究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政治学理论和观点。还有就是,过去做政治学研究常常枯燥无味,而现实政治则充满着戏剧性的故事,许多都超出了文学的想象。最近在全国热播的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,讲的其实是政治的故事啊。中国政治学的未来希望,就在你们年轻一代学者身上。看到这么多年轻学者参加本次论坛,我尤其高兴。
特别欢迎大家到北京大学来研讨国家治理和政治学的问题。我认为北大是研究政治学最好的地方,有两个原因:其一,北京大学是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发源地,我们政府管理学院去年才过十五周年院庆,但是政治学这门学科的历史是跟北大同步的。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的时候,25门课里面有两门政治学的课,而且我们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京师大学堂的仕学院。仕学院是培养官员的,它事实上也应当是我们学院的前身。其二,我说北大是进行政治学研究最合适的地方,更主要的是因为“思想自由、兼容并包”是北京大学的立校之本,是北大的生命所在。没有它就没有北京大学,而这也恰恰是政治学研究所尤其需要的。
最后,欢迎大家经常来北大。我说的这个“欢迎”有三层含义:第一,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大门始终向中国最优秀的年轻政治学者敞开,欢迎全国优秀的年轻政治学者加入到我们当中来。第二,欢迎其他学校的政治学同仁与我们北大政管学人之间有更多的合作,更加深入的交流。第三,我们政府管理学院离未名湖畔很近,平时也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,在美丽的未名湖畔品学论道。
最后预祝会议成功,希望这个国家治理深度论坛能够持续办下去,越办越好!
北大政治学(微信号:PKURCCP)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更多内容敬请点击浏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官网:www.rccp.pku.edu.cn。
希望阅读更多文章请扫描中心二维码: